曹培杰.教育数字化转型关键在教师[J]■★◆.中国信息技术教育■■,2025(09)◆◆:1◆◆.
未来■★★◆◆,教师不一定是无所不知的知识权威,但一定是充满爱心的引导者和陪伴者◆■◆◆★,一定是学生精神成长和情感发展的领路人★★★◆■■。
另一方面■★■■,教师要从“经师”转向“人师”◆◆■■★。人工智能技术越发达,教育越要回归育人本质◆★★◆◆。教育数字化的根本目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。不可否认,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教师做很多工作◆★,但它无法代替教师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、情与情的交流◆◆。回顾历史■★,每一次科技革命,不但没有让科技取代教师◆◆■◆,反而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重要性■◆■◆。所以,教师要摆脱灌输知识的角色定位,将立德树人贯穿资源开发、技术应用、教学创新全过程,更加注重学生精神提升、人格完善和价值引领■★◆,全面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发展■★■,让学生具备超越人工智能的关键素养。
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《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“以师生为重点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”“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,将数字素养融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★■◆◆★”。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★◆★★,它不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■◆★,更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,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“教师”的角色,这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★◆★★◆■。
教师是立教之本、兴教之源■★■■,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,决定着教育数字化转型成效乃至成败。
一方面,教师要从“教书匠”转向◆■◆◆“魔法师”。教育数字化催生人机协同教学新模式,让大规模因材施教成为可能。但是,任何新技术都不会自然而然地改变教育,必须跳出技术看教育,最终达到★◆“看见教育”“隐身技术”的目标★■◆★◆★。否则★■★,数字化应用就会陷入怪圈■■:人们总是热衷于将新技术不断地运用到教学中,但又不断地失望并转向新的技术。毫无疑问,教师才是课堂里面的■★◆★◆“魔法师■◆★★◆”,把技术用到恰到好处的地方,利用新技术构建新型教与学模式,而非辅助传统教学模式■■,从而实现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双向赋能。